行业动态
漯河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报告
行业: 农业
系统: 农业农村
时间: 2025/03/29

2024年以来,漯河市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按照“管行业必须管环保要求”,挺膺担当、履职尽责,主动加强与上级和生态环境部门的沟通联系,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落实,持续抓好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
       一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

一是科学化治理农村垃圾。所有县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部实现市场化运作,通过优化清扫频次、强化人员力量配置、科学布设垃圾桶安放点位等,不断提升保洁服务质量。同时,加强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,建立村级集中堆放点,鼓励农户与企业签订秸秆收储合同,组织规模养殖场开展秸秆青贮氨化,高效推动农作物秸秆在饲料化方面的综合利用。二是人性化改造农村户厕。坚持群众主体,充分尊重农民意愿,科学选择户厕改造模式。针对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庄及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心村,选择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模式;针对农户家中旱厕并居住分散的,采取一体式三格化粪池和就地自建三格化粪池的模式;针对农户自建的卫生厕所,采取在村外建设大三格进行无害化处理模式;针对以前改的沼气池、双瓮式化粪池卫生厕所,采取把地上旱厕改为水冲式厕所。通过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扎实有序推动农村厕所革命,农村厕所“脏、乱、差”问题得到有力改善,农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显著提高。三是分区化治理农村污水。积极引导村民节约用水,减少生活污水源头排放,对房前屋后沟渠坑塘周围积存的垃圾、淤泥进行清理,对河塘沟渠进行清淤疏浚,预防产生黑臭水体。四是多样化改善村容村貌。按照美观、经济、适用的原则,在村内道路两侧、坑塘周围、整治后的废旧宅基地、四旁空闲地、房前屋后建设小果园、小花园、小菜园、小树园;对整治出的面积较大的地块,栽植花草树木、铺设林间小道,打造成休闲、健身、娱乐的乡村游园,实现“出门见绿、500米入园”。

二、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治

联合市水利局、自然资源局、城管局等单位,根据分工进行了福寿螺防控灭除工作,对青龙河湿地公园(新漯上路-发展路)水系、舞阳县水系发现的少量福寿螺及卵块,均进行了清理,并对福寿螺(包含卵块儿)螺壳敲碎后集中火烧填埋灭除。

三、不断提升耕地质量

制定《漯河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规划》,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、秸秆还田、深耕深松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,有效推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、退化耕地(土壤酸化)治理、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实施,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升,土壤理化性状持续改善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,建成耕地质量监测点31个(国家级3个、市级6个、县区级22个),及时掌握耕地地力变化情况,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。

四、加强农业清洁生产

持续推进2024年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、农药减量示范区建设等工作,组织人员在示范区内开展试验并调查试验数据,了解防控效果。在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,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对小麦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,根据发生情况,指导群众使用正确药剂进行防控,避免了农药不合理使用。同时开展科学安全用药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工作,采取微信群推广、发放资料、张贴挂图等形式宣传农药减量增效和科学安全用药。指导群众精准用药,有效减少农药过量使用,减轻药害,为安全生产提供保障。指导各县区加大宣传力度,督促农资经营门店设置回收装置,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,2024年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45.1吨。

五、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

临颍县、舞阳县、召陵区承担我市绿色生态循环农业项目,以培育粪肥还田服务组织为抓手,按照“建机制、创模式、拓市场、畅循环”的工作思路,打通种养循环堵点,促进粪肥还田,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,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。通过财政补贴,培育壮大一批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,推动建立形成养殖大户、服务组织和种植主体紧密衔接、利益共享、成本共担的绿色种养循环发展模式。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,扎实开展田间试验,高标准打造化肥减量增效“三新”(新技术、新产品和新机具)示范区,建设小麦联合固氮试验、多蓓根复合微生物菌剂、实用新型技术(有机番茄、小麦缓控释肥)等示范方,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。开展节水增增效技术推广,实施水肥一体化及喷灌等节水灌溉工程,建成1560亩水肥一体化农业示范区,示范带动农户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集成面积达50多万亩,为稳粮保供、绿色发展、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。

六、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

2024年,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,执法船艇70艘次,陆续开展了30余次非法捕鱼专项行动、20余次夜间渔政巡查行动、4次渔具市场专项治理行动等,批评和劝离非法垂钓人员627人次,查获各类违禁渔网380余副,没收并放生渔获1200余公斤,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。2024年以来市本级立案查处渔政案件30起,罚款金额6.47万元,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的高发态势,保护了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。

七、做好农业机械安全隐患排查、报废更新

紧盯重点季节、环节,积极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,印发了《关于加强全市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》、《关于做好“三夏”期间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》、《关于加强“三夏”期间安全生产防范工作的通知》、《漯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》等多个文件,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力度,对发现的隐患做到督促整改到位;重点做好抢收作业安全指导和作业现场的维护工作,努力将事故隐患发现在早、防范在前、化解在小。针对冬季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多发的情况,印发了《关于做好冬季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各县区加强宣传教育,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,加大农机安全执法力度,坚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好安全生产工作。

八、坚持秸秆禁烧及秸秆综合利用

2024年,秸秆禁烧工作实现省定标准“零火点”,首次在全省“三秋”生产电视电话会上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及禁烧工作作经验交流。扎实开展全年常态化禁烧工作的同时,紧盯“三夏”“三秋”重点时段,持续强化禁烧宣传、网格监管、“蓝天卫士”监控等措施,建立联防联控机制,按照“火点首接负责制”和“灭火第一原则”,健全“乡镇主导 隔离防控 干群参与”的防控体系和乡镇主要领导碰头协商机制,并积极组织乡镇开展应急灭火培训,建立1300余个村级全年巡防队伍,“三夏”“三秋”期间,市县交界地区火点数同比下降36%,有效处置率提升41%。同时,全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,目前全市已建立秸秆收储点70余个,培育秸秆综合利用主体45家;全市秸秆可收集量190.99万吨,直接还田162.67万吨,离田37.69万吨,秸秆离田率14.83%、综合利用率95.98%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025年3月20日      



(责任编辑:本站编辑)


声明: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本文摘编仅作学习交流,非商业用途,所有文章都会注明来源,如有异议,请联系我们快速处理或删除,谢谢支持。

绿色通道